馬英九總統昨天舉行「黃金十年」最終篇記者會,拋出與中國大陸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構想;他表示,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三項前提下,「我們現在也在思考,未來十年當中,兩岸在循序漸進的情況下,審慎斟酌是不是洽簽兩岸和平協議」。
這個提議對於目前的台灣政壇來說,無異是相當地大膽,可以說是一顆震撼彈!畢竟身為藍軍國民黨的一員,其實非常難以避免地,這樣的構想提出很容易被對手簡化成「傾中賣台」,尤其時值選戰的敏感時刻。就選戰戰略當中,其實目前正值民進黨被蘇嘉全的問題搞得滿頭包,每一兩天就被一爆的爭議性話題,讓人不知道還有多少蘇嘉全的相關案子沒讓人知道;此時馬總統拋出和平協議,雖然是可以「帶動話題」,但是這樣的戰場對於國民黨是不是好的,其實見仁見智。畢竟對於民進黨來說,過去講政策、講民生議題,恐怕都不見得是最擅長;但是只要談起統獨,全台灣的「泛綠派」,不管是新獨、老獨,反中國年輕首投族,或是那些號稱為了台獨建國耗盡青春歲月的白髮老爺爺,都可以把自己信仰的真理說得頭頭是道,只要看到有類似「統一」的討論出現,就好像大白鯊聞到血一樣,兇猛地撲向獵物。這也使得馬總統這話題一拋,彷彿成了一直陷於農舍與違規案泥淖的蔡蘇配陣營的「最佳救援投手」。
阿扁很有一句的名言就是「阿扁錯了嗎?難道阿扁錯了嗎?」其實對於馬總統拋出的這樣議題,我認為也可以說「和平協議錯了嗎?」「要和平有什麼不對嗎?」其實這樣的議題,我相信,就算在不同的時空環境或政黨,若是由民進黨人提出來,就不太可能被質疑所謂的「傾中賣台」,很多人都還是認為民進黨本身是一個「本土政黨」,不太可能出賣台灣。問題是,我相信其實不少人也看過總統在今年國慶的文告中,強調中國必須要促進自由、民主,而這樣的呼籲,我相信和推動和平協議,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兩岸未來是否能夠統一,我想馬總統至少很明白曾經宣示過,必須要是對岸也能夠在施行民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談,而這當中也還必須要經過國內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同意,才有可能這樣做。更何況,這樣的原則,在昨天也表明過,要符合「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原則,如果民意不支持,自然也沒有做更進一步談判的可能。
兩岸之間,其實台灣該有的,是對於自己的自信,自己把自己的制度,在逐步開放陸客、陸生來台的情況下,讓對岸的人民知道,並讓他們把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尤其是在大陸不曾感受過的言論自由之風,能夠帶回大陸,並在未來發生質變,讓整個中國大陸在政治制度與人民思想都能夠逐步地開放、改變;唯有經由制度開放,思想交流,讓大陸徹底地改變體制,對於所有居住在台灣的人民來說,才會是最好的和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