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昨天在國民黨行動中常會表示,過去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提過類似「兩岸和平協議」,「為什麼民進黨提是愛台,我們提就是賣台?」他強調會以公投決定,「沒有公投支持,我們覺得和大陸談判的力道不夠」。
其實每次到了選舉,兩岸關係往往到最後變成兩黨之間對決的主戰場,從阿扁在2004年開始,為了要在傳統基本盤對於民進黨比較不利的情況下能夠勝出,喊出「割喉割到斷」、「愛台灣」的口號,講得一副「不支持阿扁就是不愛台灣」,也將大選氣氛炒到最高潮,加上選前最後一夜兩顆子彈的推波助瀾,終於非常驚險地以兩萬多票的差距打敗連宋配,取得連任。
「愛台灣」喊得在選戰轟轟烈烈,可是這真的是「愛台灣」,還是「礙台灣」?記得在阿扁上任以前,台灣社會不論是在一般,還是選舉的時候,都不會有強烈的藍綠壁壘分明的氛圍存在,但是直到阿扁上任,為了贏取勝利,於是用了這種相當極端的手段,這一搞,也讓台灣「回不去了」!從此以後的選舉,幾乎是無法跳脫藍綠、兩岸、賣不賣台的議題。坦白說,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假議題;賣台?誰要賣?今天放諸世界各國領袖,所徒所求的,不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最大利益嗎?不管是美國政府賣飛機、賣飛彈,還是歐洲的國家、亞洲的國家,每個地方領導人所求的,就是希望自己國家能夠在世界上,都能夠有被看重的一席之地,差別往往只在於內部為了要完成目的所採用的「手段」有所不同,比如說美國的民主與共和兩黨,對於該採用『大政府』還是「小政府」的理念就南轅北轍,另外像是對槍枝合法化、墮胎合法化、以及對於同性戀議題的態度,也往往會成為兩黨在大選爭論的主戰場。問題在於,在這些討論當中,沒有人會質疑候選人是不是「不愛美」;在美國,我想這些候選人「人人都愛美」,只是愛的方式有所不同罷了。同樣地,我也相當不認同在台灣的選舉當中,質疑候選人「愛不愛台」;我想「愛台」的方式,同樣有很多種,有圖騰式的,有政治性、政策類型的。兩岸的問題,本來就只在於目前兩大黨,對於「中華民國」的定位,以及如何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的「巨獸」,自身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我們想想,但過去00~08年,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國際問題,以及面對中國的問題上,有處理得比較好嗎?說要「和平協議」,或是「和平的處理方式」,結果到頭來還是跟中國不斷地採取「烽火外交」的模式,仿佛「戰神阿扁」要將國內選舉打勝仗那套,拿到國際和老共對抗,結果,「愛台灣」成功了嗎?我們有獲得比較多實質的利益嗎?好像什麼都沒有!可以象徵國家尊嚴的「免簽國家的數量」沒啥變化,當阿扁影射他的第一任唐飛院長是顆「阻礙的石頭」時,自己好像也成了那個「礙台灣」的石頭。至於「賣台灣」,我想台灣也許沒有和老共統一,可是台灣在國際的形象也被阿扁出賣得亂七八糟,成了不折不扣的麻煩製造者。
如今當年擘畫過兩岸關係,擔綱過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要競逐總統大位,她對於兩岸的言論,說真的,並不會跳脫出阿扁時代表達的那套,對於近日鬧得風風雨雨的和平協議問題,阿扁也不是沒講過,而幾乎可以很相信的是,蔡英文是當年兩岸問題相當重要的一個「推手」、策士;這樣的人,要來選總統,我們能夠奢求,在未來國際關係的推展,與對岸的競合上,有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嗎?
我想,我只企求,不要礙台灣,阻礙我們未來的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