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括親綠「三民自」媒體,以及民進黨本身,都在瘋狂推銷著「三隻小豬」,從發源的故事,到後續效應,可以說相當程度發揮了民進黨擅長的機遇戰本領。讓原來昏昏欲睡的綠營基層,再度因為小豬而整個醒了過來,
「三隻小豬」炒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選情,綠營一鼓作氣,決定下月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辦「『撲滿』小英總統路」活動,盼掀起「三隻小豬」運動最高潮。民進黨發言人莊瑞雄昨透露,小豬撲滿大集合的場面盛況空前,「絕對不輸國慶閱兵」,他打算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讓「小豬熱」放送到國際。
除了熱炒小豬,小英最近也出了自傳「從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推出以後並獲得了書市暢銷排行榜的冠軍。加上又推出了瀰漫著現代都會知性女子氣質的【小
英歌】,這個十一月幾乎可以說是小英的「包裝造勢月」。靠著這些活動來佔小英相關訊息的新聞版面。
問題來了,民進黨一向最擅長的就是所謂的文宣戰,但本次選戰在前幾個月,其實大家真的不知道小英到底有什麼「計畫」,包括國家大政方針,導致於從媒體
到對手陣營不斷地譏諷蔡英文是「空心蔡」。等到八月底九月初,小英在出訪美國以前,公佈了幾波的「十年政綱」內容,又被人覺得前後矛盾打臉,小英就好
像不再特別去提所謂的政綱了,對於政策,也只是說,會「不定期」依照不同場合、時機來推出。問題在於,誰知道民進黨陣營所謂的「時機、場合」何時會出
現?會不會整個選戰打下來,遇不到他們認為適合的「時機、場合」,於是乾脆「選後再來告訴你」?
接下來又說這個月要做「小豬月」,從這樣看起來,民進黨大概是真的覺得,他們講政策實在是無法激起多少群眾的興趣,還不如多做些文宣包裝的活動實在。
可是,這些東西真的實在嗎?我們要了解蔡英文的話,真的只是要從這些「花花草草」的「選戰花邊」來了解嗎?又以小豬來說,小豬撲滿挺蔡英文運動固然是
一項很成功的選舉造勢活動,並能激發起支持者參與的熱情,但蔡英文與蘇嘉全真的缺錢嗎?他們真的能夠代表窮人嗎?他們從窮人的身上拿到一隻又一隻塞
滿錢的小豬,是責任,是窮人的血汗錢與辛苦錢,除了選舉策略外,如何忍心向一般民眾索取一隻又一隻的小豬呢?還是說民進黨的教育真的太成功了,就好像
以前那句「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一樣,不管怎樣就是硬挺到底。
只能說民進黨搞選戰有一套,但治國有多少招?真的沒人知道。我想,大家真的不能被民進黨這些自傳、唱片、養小豬的選戰花招迷惑,也不能等到他們的政策說要「選後再來告訴你」,我想,如果要等到選後才搞清,恐怕會讓人後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