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上映的電影【自由之路】是【楚門的世界】導演彼得威爾的最新作品,真人實事改編,描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人亞努茲被蘇聯軍官當作間諜和破壞份子進行審問,並因此被判勞改20年。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中,他認識了來自各國的囚犯,並經過長時間縝的討論,他們決定囤積糧食,準備逃離集中營。在一個暴風雪夜晚,他們提前動身,開始了漫長艱辛的逃亡旅程。他們一路穿越4000英里的無人荒漠,橫跨蘇俄西伯利亞、蒙古、西藏、印度等5個國家,躲避猛獸的襲擊,忍受酷暑和嚴寒,禁受飢餓和缺水的折磨,同伴不支死亡的痛苦,還要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最後終於在西藏與印度安定下來,到達自由的彼岸。
當我觀賞這部電影時,真的感覺到這部片所描述與台灣的經濟處境頗有異曲同工。當主角企求逃離鐵幕,為了尋找自由之路的過程,難免要歷盡艱難風霜,中間也會遇上同行人員的不支倒地,或戰死沙場,但為了達到心目中的理想國、烏托邦,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這其實就好像台灣的經濟,在00~08年經歷了無數的內耗、鎖國、決策反覆,加上我猜阿扁總統大概是王菲或伍佰的歌迷,聽太多次那首「將愛」:「風風火火、轟轟烈烈」,使得他在外交上喜歡這樣搞,這同時也讓台灣在過去幾年的經濟呈現停滯的狀態。
好不容易在08年政黨再次輪替,慢慢在一切導向正軌,過去民進黨一直說要對廠商在中國的投資有所管制,也鼓勵商人能到別的國家投資,問題是,如果真的到別的國家投資能解決問題,台灣經濟就不會在那八年停滯不前了。等到國民黨重新上台對於過去的管制做了較多鬆綁以後,這幾年也漸漸在經濟上發揮了成效,包括陸客來台後,不但是帶來經濟利益,同時讓兩邊的人民藉由親身接觸能夠有較多較深刻的認識。
不過其實這條在經濟上開放的自由之路也並非毫無荊棘;在我們這樣的民主國家中,反對黨、不同意見的媒體對於政策冷嘲熱諷是很能預見的;ECFA一開放,如果真的因此到大陸投資增加,就會說「因為開放使得國家過度傾中」,如果政府說由於法令的鬆綁,到非大陸地區投資也有誘因,如果到中國比重反而沒有增加,還減少;這時候反對黨就說「那你開放ECFA幹嘛?」這套戰法就是「當你走左邊,我就從右邊進攻…反之亦然」。藉由這樣的左右開攻擾亂戰術,阻礙這段經濟上的開放自由之路。
現在蔡英文要競選2012,從一開始推出的號稱「天王級」競選架構,正是過去00~08年讓台灣經濟停滯不前的幫兇,結果號稱要給大家「新世代、新感覺」的蔡英文,又把這些幫兇拿來用。台灣要繼續走在經濟的自由之路,就不能走回頭路,而把這些幫兇再找回來。畢竟,大家都想要繼續前進,走對路,繼續走在經濟自由之路,才不會再回過去的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