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新聞,讓人感覺到民進黨在選舉當中慣用的分化戰又開始了。
首先當然就是這幾天餘波盪漾的那則「我是台灣人,我是蔡英文」的廣告,幾乎是燒了要一星期了還在燒,當然如果就新聞效益來說,這幾年由於資訊流通太過快速,每天被報導的新聞則數都可以用「爆量」來形容,使得普通新聞常常只能燒個一兩天、兩三天的頻率就很好了;但是小英這新聞自從上週曝光以來,幾乎是維持了一整週的曝光度,到現在為止報章雜誌媒體上仍舊在討論,仍然餘波盪漾,顯然表示這則新聞真的是收到了效果。一則去英倫拍攝的「偽咖啡廣告」可以收到這麼多的討論,就廣告效益來說,我想小英也算是「不虛此行」。
當然民進黨是一直在強調自己不是那麼有錢,是窮黨,所以要勤儉持家,因此一支廣告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討論,可以說是相當符合效益,讓小英的選舉也能夠維持一定的曝光版面。問題是,這一連串的討論,到底對於整個社會會不會有助益?如果只是說「我是台灣人」,那請告訴外國人,因為在這個台灣島內,平常大概只有外籍配偶取得台灣身分證之後才比較有可能去告訴大家「我是台灣人」,不然頂多只會告訴大家「我是台北人」、「我是台中人」、「我是台南人」之類的。如此在台灣第一支廣告就大張旗鼓告訴大家「我是台灣人」,真的是不知道有何居心,或是說,搞錯受眾對象了。
再者,小英這次參選還有個很特殊的一點,她可以說是中華民國民選總統以來第一位女性參選人,這個「女性」的特質的確是與過去參選人比較起來是相當特殊的一點。不過這樣的特點是好是壞,其實見仁見智;結果小英在最近於不同場合拜會的時候,似乎都會有意無意的強調自己的「女性特質」,說女人比較勤儉持家,所以才會讓民進黨的負債大為減少…。這明顯聽起來就是個分化啊!刻意要在選舉當中分別「男人」與「女人」。其實選舉一國之君,是男是女真的都可以,只要有服務的心,有完整可以服人的政策提出,讓選民能夠有信心把票投下去,性別其實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偏偏蔡英文看起來就是打算靠著自己「身為女人」的特性,要選民投給她,說女人有多好多好。治國,有在分性別的嗎?
民進黨大概是派系概念根深蒂固,喜歡「扣帽化」,把人「標籤化」,然後再排列整理歸檔:「你是xx人」、「你是xx人」。這種東西放在黨內玩就罷了,拿來「見世面」,只會自我膨脹、撕裂社會、激化族群對立。這種政黨,若要訴求再次執政,恐怕,台灣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