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時報頭版報導,政府招商有成,印度村有譜!這間印度村將落腳於新竹縣交通大學第二校區附近;而參與規畫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不只印度的IT、智慧電動車產業對投資台灣印度村表達興趣,就連每年生產上千部電影的印度寶萊塢都有意來台發展,準備進軍華人影片市場,此舉也將對於台灣的文創產業有將當大的助益。
除此之外,根據劉憶如主委的透露,以研發肝癌新藥聞名的美商北極星集團(Polaris Group)也將選擇新竹縣落腳,下周將與縣政府舉行簽約儀式,預計肝癌新藥的產值達三十億美元,未來台灣將有可供應全球量產的廠房。
這幾年由於政府以「開放」作為主導政策的基調,因此陸陸續續有許多不曾來台灣投資的歐美甚至亞洲重要國家的產業來到台灣落腳,顯示目前的「政策主旋律」在招商上算是成功、有建樹的。當這些外商和政府簽定設廠協議後,勢必會一步步在台灣尋找辦公室、經營管理人才,設置廠房以便將在台營運步上軌道,而這些人才的尋找過程一旦啟動,就有助於就業市場的活絡;畢竟除了高階的管理人才以外,基層的公司專員也會有一定的人力需求,這對擴大台灣的就業市場絕對是有幫助的。
再以本文標題提到的寶萊塢來說,過去幾年大家總認為政府將焦點集中在發展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也使得在野黨老是拿政府「傾中賣台」當作一個重要的攻擊點,但如今在人口與發展程度也可以與中國有所匹敵的印度願意來台投資,不但代表台灣在許多層面的技術已經受到國外肯定,認為台灣有足夠的人才可以支持這些產業所需,而他們所帶來的一些產業,例如寶萊塢電影工業,其中的經驗相信也會對於台灣這幾年逐步起飛的國片,提供相當好的借鏡與發展指標。
這樣的發展,對於台灣來說,當然是喜事一樁。而在一路向上的路途中,也不見得是事事都順利,畢竟以台灣比較淺碟式的環境來看,真的太容易受到國際金融與景氣的影響,但已經可以看得出政府的努力;不但努力維繫與中國的關係,在吸引各國工商業進駐方面,也花了相當的心力。對照民進黨,就算有心與各國開展關係,但卻往往「力有未逮」;與中國的關係搞不定,在過去阿扁時代引發的「烽火外交」也還讓人記憶猶新,像是由於與中國關係搞不好,就要在國際上互搶互幹,也讓國際上支持我們的國際友人頭痛。這些舉動,相信本來也是國人相當不願意的。
而蔡英文「一路走來,說法作為變動如一」,反而讓人搞不清楚,她的真正心意是什麼。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一位,已經有穩健的步伐,領導台灣正走在正確道路上的馬政府。這幾年民進黨政府一直「逢馬必反」,也不想想這幾年台灣的薪資水準就是在民進黨的手中開始「向下沉淪」!從兩千年的大學畢業生可能還有三萬多起薪,到現在幾乎大多是兩萬多的起始點在跑;在馬政府上任的前幾年等於是在做Hold住的工作,畢竟這幾年國際經濟環境與景氣真的不是屬於很順遂的狀況,歐美地雷連環爆,能夠止住沉淪,撥亂反正,我想已經是馬政府這幾年最大的功勞了。
台灣現在要向上提升、向前衝,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方向,而不是沒有過執政經驗的新手上路,卻也不知道那些變幻莫測的說法哪個可以相信。選對人,走對路,我們台灣的未來,才不會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