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前天到高雄參加日月光集團擴廠啟動典禮,馬總統說,在經濟不景氣年代,政府依然堅持鬆綁、開放,不搞鳥籠經濟、不搞鎖國,才能看到產業發展。
近日來,由於馬總統拋出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話題,讓朝野兩黨再度針對「兩岸」這個每次選舉必定在朝野攻防戰中爭論不休的議題引爆戰火。其實所謂的「和平協議」,不管是協議還是協定,或者是任何探討兩岸和平發展的論述,在過去不論是哪個總統當家時期,就算是阿扁當家也一樣,都曾經提出與對岸談論和平議題的看法;比如說過去陳水扁總統就曾經在金門大膽島表示,兩岸必須重啟協商大門,復談的第一步是先行互訪,在他兼任民進黨主席後,將推動執政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以促進政黨和解。而陳水扁也表示,如果兩岸官方的關係,也能像民間一樣,從已經開放的「小三通」,到日趨熱絡的商業往來,進而能夠坐下來對話、溝通,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相信一定有助彼此情誼的增進和互信的建立,也必定能逐步搭建起和平、建設性的兩岸關係。
而在那次「大膽島」的「大膽宣言」當中,就可以看到陳水扁並不會排斥與對岸領導人進行所謂的政治性對話;甚至在之後觀諸眾多民進黨的領導,例如現在蔡英文在多次發表與對岸關係的談話時,民進黨也一直是強調自己願意和中國善意來往。問題在於,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由於民進黨死抱著「台灣本土意識」的神主牌不放,雖然說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可以自由行使各種公民權利的國家,但是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畢竟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較複雜地多,因此若是死抱意識型態去與對岸談,到最後可能還是什麼都談不成,因為對岸根本不想和你談;但是不知道現在民進黨的領導人有沒有想過,如果陳水扁去過的「大膽島」,若是民進黨能夠大膽地跳出原有的堅持,重點在於維持台灣人民原有的權益以外,也能夠爭取更多有利於民眾的福利,這樣子的作法,成果絕對會比將意識型態「鎖」在台灣精彩豐富得多。
尤其以經濟發展來說,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理論,在面對中國上就南轅北轍,一個利用中國前進世界,一個從世界進入中國,這兩個差別也好像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大政府」、「小政府」之間的差異一樣。問題在於,過去民進黨就是搞了太多的「鎖國經濟」,卻也提不出好的解決方法。他們現在講的「從世界走入中國」,是從過去阿扁時代就聽過的理論。偏偏蔡英文也無法提出更新並讓人可以接受「民進黨上台經濟會更好」的論述觀點,在兩岸關係上也只是死守神主牌而強調「我們會和中國友善」這種「沒有辦法相信的”掛保證”」,如果這樣的話,實在是讓人很難想像,還要讓台灣走回「鳥籠經濟」的老路。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的經濟發展也需要「速位」,民進黨的經營,只讓我們看到封閉、鎖國,與其如此,不然讓目前走在軌道上的政府,繼續帶領我們走下去,至少,我們不用擔心,是不是鳥籠經濟的老路又要回來了。
我可不希望有人提著鳥籠,也敢對我們大喊「準備好了」!